“明日三刻户部和兵部雇佣的商队会将物资送至怀来卫城外,接收物资后,我部四万兵马会在城西北扎营。”“为了防止建奴趁我军扎营时突袭,本帅军令如下。。。”“王永吉!”“在!”王永吉抱拳拱手。“明日卯时初刻,我命你率领本部所有兵马在城西北五里外警戒!如遇建奴,无论对方兵力有多少,都不能与之纠缠,立刻兵退二里与巴克勇合兵一处。”“得令!”“巴克勇。”“末将在!”“明日卯时初刻,我命你率领本部所有兵马在城西北三里外警戒。如果遇到王永吉退兵,则与之合兵一处,然后退往城中。”嗯?“退往城中?”巴克勇以为自己听错了。以他对建奴的了解,就算派兵突袭人数也不会多,充其量也就几千人,毕竟双方在决战前基本上会以试探为主。除非有十足的把握能一击必胜,否则绝不会轻易调动主力。黄得功这位号称敢打敢冲的猛将,手握万余骑兵竟然还如此小心谨慎。不像,这根本不是他的性格。“没错,退往城中。”黄得功重复道。“末将领命!”巴克勇虽然很是不解,但心中已经乐开了花。来之前他还在思考如何执行吴三桂保存实力的命令,现在看来是他多虑了。“明日卯时初刻,马岱你率骑兵在城西北二里外警戒,如果遇到建奴立刻回营防守;邱钺你率领车营战兵在城西北二里处布置防线,将所有战车,拒马和鹿角都布置道营地外围;翁之琪你率步兵和辎重兵在战车后面扎营,速度要快!”“至于火炮,我亲自负责!”“诸位,没问题的话就请各自回营,明日依计行事!”等其他人都离开后,黄得功目光落在一直坐在原地没动的千总徐文朴身上。“有事?”黄得功问。“有。”“讲。”徐文朴深吸一口气:“黄大人,卑职的手下是卫所兵,在此之前都有军籍在身,世代为兵。”“不可否认,那些军户当中有人喜欢也擅长当兵;同时,军户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不愿意当兵的人!”黄得功点点头。军户制度就是如此,不管你是否愿意当兵,是要有军籍在身就逃不了当兵的命。徐文朴继续说道:“现在朝廷不但废除了军籍,还补发了之前的欠饷,我们高兴的同时,打心里感激朝廷。”“为什么?”“因为。。。我们这些人的后代终于不用时代为兵。我们这些普通人活一辈子不图别的,只求吃饱穿暖,生几个孩子,让他们像普通老百姓那样种地读书。”“黄大人可能不信,在此之前我们心里甚至希望大明朝灭亡,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废掉自己的军籍,让后代结束我们这种没有选择的生活。”“现在陛下和朝廷把这份恩典送到我们面前,所以对陛下和朝廷感激不尽!”黄得功微微皱眉,表情冷漠的看向徐文朴:“你到底想说什么?”建奴不日将至,他可没工夫听徐文朴抒发情感。徐文朴再次深吸一口气:“建奴南下入关劫掠,朝廷震惊百姓不宁,作为大明朝最后一代军户,我们想让朝廷给我一次机会,证明卫所兵尚能一战的机会。”黄得功沉默许久后抬头问道:“机会倒是有一个,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,会死很多人甚至,不。。。直至全军覆没。”“你,能承受吗?”这场轮到徐文朴沉默了。死很多人,直至全军覆没。。。这到底是什么任务?又会经历一场什么样的血战?他不知道。知道的只有结果:死亡!不知过了多久,徐文朴抬起头,两只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目光:“家国多难,军人当马革裹尸,以死报国!我和手底下一千七百二十六名兄弟已经准备好了!”。黄得功目光在徐文朴的脸上盯了很久,将信将疑。不是他不相信徐文朴,而是此事关系重大。往小了说,徐文朴关系到他的胜败;往大了说,徐文朴的所作所为将关系到整个大明的安危!不得不谨慎对待。“你们有一天一夜的时间将城中百姓迁往延庆州,办好了这件事再来寻我。”徐文朴心中虽有不甘,却也只能拱手离开。是夜,风平浪静。可所有人都知道,这是大战来临前恐怖的平静。黄得功对多铎,五万对六万(黄得功并不知道多铎具体伤亡情况),鹿死谁手犹未可知。但是从明面上的兵力来看,建奴明显更胜一筹。“报!”天刚蒙蒙亮,黄得功就接到了探马的消息,“数千建奴骑兵正在西北十里外游荡,似乎正在等待主力部队。”“再探再报!”“报!西北十五里外发现建奴主力,正在原地扎营。”“确定是十五里外?”黄得功骑在马上,对这个消息非常诧异。他不是怀疑消息的真假,而是怀疑探马是不是看错了。探马有很多种,最常见的是骑在马上将直接观察来的消息送回军中。还有一些特定位置的探马,他们占据高地,甚至想办法深入敌后,将消息送回来。怀来卫周围都是高山,可以隐藏在山林中观察敌人后方。不过这种探马传递消息的速度比较慢。“确定,是锦衣卫传来的消息。”黄得功刚刚舒展的眉头再次紧皱起来。消息虽然确保是真的,但消息要比想象的更严重。建奴在十五里外扎营,太近了!一般行军打仗,双方营地距离在三十里左右,甚至更远。先锋部队之间的距离则在十到二十里。太近了容易被敌军偷袭,太远了进攻一方进攻时会因为走路太远而白白浪费体力,战力受损(步兵步行速度约为10里小时)。面对建奴这样的骑兵部队,明军在辽东战场基本都会选择在三四十里外扎营。没办法,建奴骑兵速度太快了。“建奴怎么敢在十五里外扎营?不怕我军趁他立足未稳时突袭吗?”参将黄飞站在黄得功身边,嘀咕道。